【特別推送】爲頸動脈擴容!我院成功施行首例頸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
余清華
10月17日,我院神經內科在中南醫院教授的指導下,主任醫師劉馳和副主任醫師周艦順利開展了一例右頸動脈狹窄支架植入介入手術。
65歲的女患者前來就診時,主訴左側肢體乏力,站立不穩,視物模糊,吐詞不清,經診斷爲腦梗塞,頸動脈狹窄90%,爲重度狹窄。
在征求患者意見的基礎上,該科決定爲患者施行頸動脈狹窄支架植入介入手術。經過術前充分的准備後,劉馳順利爲患者進行股動脈穿刺,並進行全腦血管造影,從多角度明確患者右側頸動脈狹窄的情況。
隨後,參與手術的醫生們測量患者頸動脈狹窄病變長度及血管直徑,在頸動脈狹窄上方血管平直處放置保護傘,防止血栓進入患者顱內。然後他們進行球囊擴張,密切觀察患者心率。擴張後造影見患者血管狹窄明顯改善,他們將支架送至頸動脈狹窄段,再次造影證實位置無誤後釋放支架。
支架置入後,他們又一次造影判斷療效,看到血流通暢,他們撤回支架輸送系統,撤出保護傘,順利完成手術。
患者術後經過監護、抗凝、抗血小板、控制血壓、防止血管痙攣等規範治療和精心護理,一天以後,觀察到的結果爲恢複很好。
據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心腦血管疾病已躍居疾病譜之首,其中最常見的是腦梗塞。60%以上的腦梗塞是由于頸動脈狹窄造成的,嚴重的腦梗塞可導致患者致殘,甚至死亡。頸動脈是將血液由心髒輸送至頭、面、頸部的血管,是腦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頸動脈狹窄多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斑塊破裂栓塞可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頸動脈狹窄分期:0-59%爲輕度狹窄,50-70%爲中度狹窄,超過70%爲重度狹窄。一旦頸動脈狹窄超過70%,頸動脈管腔比較細,血流變少,病人就會出現一過性腦缺血發作、頭暈、黑蒙、記憶力減退、偏癱、失語等。對于存在不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或狹窄的患者,首選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及他汀類藥物治療;對于重度頸動脈狹窄>70%的患者,藥物治療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綜合評估獲益、風險及患者意願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頸動脈支架植入術。由于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創傷大,出血多,常常不被病人接受。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介入手術日漸成熟,現在美國及歐洲的卒中防治指南中,都明確把頸動脈支架植入作爲頸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首選治療方式。
介入治療頸動脈狹窄是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恢複快的優勢,是神經內科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最新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地預防腦卒中的發生,改善腦部供血情況,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此例介入手術的順利開展,標志著我院神經內科治療水平又上一個台階,能夠更好地爲人民健康服務。